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2-10-29 浏览:11418 次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达到:
1.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和处理方法等,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3.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4. 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数字摄影测量
研究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包括基于摄影几何的摄影测量、三线阵CCD影像处理、机载/车载测图系统、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POS理论与方法、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三维重建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等。
2.微波遥感
研究合成孔径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成像原理、影像特点、标准和定标原理及影像几何处理方法等,研究散射计和高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等,研究微波遥感在地表信息提取、变化监测、温度反演等方面的应用。
3.光学遥感
研究高光谱、 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影像特点、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等方法,及其在冰雪、地质、大气、植被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4.热红外遥感
研究热红外遥感的影像特点、热红外信息探测、信息模型、定量反演等方法,及其在地物识别、冰雪和陆表温度反演等方面的应用。
5.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
研究多源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多种影像信息融合、海量遥感影像无缝拼接等影像处理方法,研究遥感影像的地学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推理等影像解译方法。
6.月球与行星测绘
研究月球及行星高光谱、多光谱影像及微波数据的分析、反演和特征提取,基于地形和遥感数据的行星全球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构建等。
7.极地遥感
研究利用光学、微波、热红外等遥感技术并结合其他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获取极区地貌特征、地形信息、冰雪特性及其变化,研究极区冰盖、冰架、冰川、海冰等动态变化特征,及极区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实行以3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4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 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本学科指定核心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第一作者,后同)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三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学位论文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 ,研究生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 参加学术讲座不得低于8次,向导师提交不少于6篇学术讲座总结报告,由导师进行成绩评定,3个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见(附表)。
五、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实践环节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中心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
2.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环节,均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方案、创新与特色等)。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搜集、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若未通过,报告人必须依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指导小组评议通过。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应符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表述清楚、资料翔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送审。评审专家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且必须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第一单位署名为武汉大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且成绩全部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攻硕期间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位相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认真审阅学位论文、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答辩后评定出论文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七、培养方式
1.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指导小组,结合实际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加强对研究生科研方法和能力的训练。
2.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导师须根据学科发展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并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4.各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实行双导师制,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5.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课程互认、海外实习、课题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进程
6.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具体安排。
 
 
 
 
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专业代码081602)攻读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7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1
学科通开课
 
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2
36
1
 
 
空间大地测量学
Space Geodesy
2
36
1
 
航空航天摄影测量
Aerial and Space Photogrammetry
2
36
1
 
新型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New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
2
36
1
 
地理信息自动综合原理与方法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utomatic Synthesis Principle and Theory
2
36
1
 
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
2
36
1
研究方向必修课
20213030
机器视觉测量(英文)
Machine Vision & Measurement
2
36
1
 
 
 
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
Polar Informatics in Surveying,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2
36
2
 
矩阵论
Matrix Theory
2
36
1
20213031
图像分析与解译
Imag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2
36
1
20213006
空间数据智能计算
Intelligent Computing for Spatial Data
2
36
1
20213001
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技术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for Earth Observing
2
36
1
20213032
定量遥感技术与应用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2
36
1
20213034
高光谱遥感
(中文/英文)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1
18
2
20213035
微波遥感
(中文/英文)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1
18
2
20213036
工业测量
Industrial Metric
1
18
2
20213037
雷达干涉测量
SAR Interferometry
1
18
2
20213038
遥感图象处理智能化系统
Intelligent System of RS Image Processing
1
18
2
20213039
遥感图像处理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1
18
2
20213011
Lidar数据处理
Lidar Data Processing
1
18
2
20213040
月球与行星测绘
Lunar and Planetary Mapping
1
18
2
20213013
传感器集成与应用
Sensor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1
18
2
20213041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
Fuzzy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1
18
2
20213008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进展
Development of WEBGIS
1
18
2
20213042
遥感卫星工程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Engineering
1
18
2
20213012
地面移动测量技术
Ground Mobile Mapping Technique
1
18
2
20213009
高性能计算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1
18
2
20213010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1
18
2
20213015
空间统计学
Spatial Statistics
1
18
2
20213021
遥感影像检索
Image Retrieval
1
18
2
20213022
灾害信息工程
Disaste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1
18
2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1
18
2
20213023
科技论文写作实论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1
18
2
20213024
测绘法律与法规
Mapp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1
18
2
20213026
摄影测量原理
The Principle of Photogrammetry
0
36
1
 
20213025
遥感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0
36
1
20213027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0
36
1
20213028
空间数据误差处理
Spatial Data Error Processing
0
36
1
20213029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0
3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