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2-10-29 浏览:12134 次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达到:
1.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能够运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与工程方法,研制、建立、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和设计、编制各类地图;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能在国土资源、测绘、能源、交通、城建、水利、规划、气象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政府各部门以及军事、高等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土地规划与管理、地图学理论研究、数字地图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工程开发、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3.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4. 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 研究方向
1.数字地图学理论
研究数字环境下地理空间认知与地图表达的基础理论,包括空间信息认知与传输、地图语言学理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地图感受、地理空间本体论。
2、地理信息可视化
研究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建立新型的三维动态地图的规范体系。研究移动设备及其他特殊显示设备上电子地图的自适应可视化技术策略。
3、地图综合与多尺度表达
研究空间表达的尺度概念与尺度变换(地图综合)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包括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环境下空间、时态、语义尺度变换的理论、算法与数据模型,探求地图综合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法,研究基于大比例尺空间数据通过地图综合实现数据库更新的技术路线。
4、地图文化与艺术
以地图文化、地图史、地图美学为研究内容,探讨其在地图设计、地图语言表达与信息传输中的指导作用,揭示媒体传输、社会服务中地图的艺术特色与美学原理。
5、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研究GIS工程建设的原理、方法与技术路线,包括GIS工程设计、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研究GIS工程建设中软件开发、数据库建立的方法,研究GIS工程中标准,包括数据格式、互操作、网络应用、专业化分析、GIS工程评价等。
 6、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
运用数学统计、几何学、人工智能等原理方法与技术工具,研究空间信息的分布规律、特征与演变过程,挖掘空间数据知识,为地学规律探测、地学过程分析、地学机理解释提供信息技术工具。
 7、网络地图工程
基于网络地图系统平台研究网络地图的制作、发布、更新及与其他网络传输信息的集成,研究网络地图在浏览、分析等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查询、量算统计、可视化表达的基本功能,
 8、土地信息理论与技术
研究土地资源信息表达、建模、分析与应用的理论方法,探求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功能结构、分析方法及相应的软件设计模式;研究土地信息系统工程应用方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国土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分析等。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2.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本学科指定核心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第一作者,后同)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三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学位论文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 ,研究生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 参加学术讲座不得低于8次,向导师提交不少于6篇学术讲座总结报告,由导师进行成绩评定,3个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见(附表)。
五、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实践环节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中心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
2.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环节,均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方案、创新与特色等)。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搜集、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若未通过,报告人必须依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指导小组评议通过。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应符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表述清楚、资料翔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送审。评审专家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且必须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第一单位署名为武汉大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且成绩全部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攻硕期间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位相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认真审阅学位论文、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答辩后评定出论文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七、培养方式
1.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指导小组,结合实际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加强对研究生科研方法和能力的训练。
2.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导师须根据学科发展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并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4.各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实行双导师制,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5.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课程互认、海外实习、课题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进程
6.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具体安排。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603)攻读
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7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1
学科通开课
 
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2
36
1
六选四
 
新型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Advanced Remote Sensing Process Applications
2
36
2
 
地理信息自动综合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Automat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Generalization
2
36
2
 
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2
36
1
 
空间大地测量学
Space Geodesy
2
36
2
 
航空航天摄影测量
Aerial and Space Photogrammetry
2
36
2
研究方向必修课
20205035
地图数学模型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p Mathematics Model
2
36
2
 
 
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
Polar Informatics in Surveying,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2
36
2
 
数值分析
Number Analysis
2
36
1
20205036
空间数据库
Spatial Data Base
2
36
2
20205038
地理信息研究方法
GI Research Methods
2
36
2
20205039
空间统计与地学分析
Spatial Statistics and Geo-analysis
2
36
1
20205040
数字地表模拟与方法
Digital Surface Simulation Methods
2
36
2
 
20205041
面向对象的GIS程序设计
OO Programming for GIS
2
36
2
2020504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36
2
20205043
空间信息服务技术
Technique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s
2
36
2
20205044
电子地图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lectronic Map
2
36
2
20205045
地图历史与文化
Map History and Culture
2
36
2
20205046
空间数据智能化处理
Intelligent Spatial Data Handling
2
36
2
20205047
土地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Land Resource Assessment
2
36
2
20205048
地图设计与编绘
Map Design and Compilation
 
36
1
 
20205049
地图投影与变换
Map Proj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36
1
20205034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Principl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3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