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极地青年论坛(第三轮通知)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2937 次

一、 会议介绍

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极地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也是应对这一挑战重要的切入点。随着全球暖化问题日益严峻,习总书记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其中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的加强,我国在极地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获得了全球的关注,也展示了青年学者在推动我国成为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为了促进极地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展示我国青年在极地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探讨极地学科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推动多学科交叉和交流合作,同时激发更多年轻学生对极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更多的青年极地研究者,国内二十多家从事极地研究核心单位的青年学者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http://www.apecs.top),并于当年年底成为国际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的会员组织。

中国极地青年论坛作为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的年会,于2018年在兰州成功举办第一届,于201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举办第二届2023年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举办第三届,本届年会(第四届)于2024419-21日在集美大学福建·厦门)举办。本次论坛将邀请在极地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资深学者就极地研究态势和学科发展进行解读,并讲授从事极地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同时邀请青年学者做学术报告,交流极地研究最新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交叉合作的可能。会议收到超过60家单位的近200名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报名,其中口头报告近60个。

 

特邀会议报告人(按姓氏排序)

陈立奇  集美大学

   中山大学

刘骥平  中山大学

张小红  武汉大学

周宏岩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会议组委会成员(按姓氏排序)

丁明虎、耿雷、李传金、祁第、田彪、王显威、吴瀛旭、肖恩照、张通、郑雷

会议组织

主办: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

承办: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

会议时间:2024 年 4 月 19-21 

报到时间:419下午至20

报到地点:集美大学尚大楼105报告厅

会议地点

集美大学尚大楼105报告厅

会议联络

会务后勤:杨老师:18950186077;游老师:15980844103

学术报告:吴瀛旭:18805005836;李成龙:15800826862;王芬芳:18850575029

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田彪:18810112511

会议微信群二维码

 

会议用餐

午餐:420-21日,自助餐券——西苑食堂三楼教工食堂

会场路线

请参会者提前加入会议微信群,我们将在群内发布入校电子二维码或凭证。参会者可凭会议通知首次入校,注册后领取参会胸牌用于后续入校。

 

机场、火车站交通信息 

出发地

公共交通

打车

厦门高崎机场

步行368米到达T4候机楼(BRT)站(1/6,厦门北站方向)嘉庚体育馆(BRT)站,步行200米至嘉庚公交场站(981,孚中央公交场方向)集美区政府站,全程约50分钟。

20分钟,约10公里,费用约30

厦门北站

步行392米到达厦门北站6站台)站(953/953路大站快线梧村公交场方向集美区政府站,全程约50分钟。

20分钟,约10公里,费用约30

厦门站

厦门火车站(3号口)地铁3号线(蔡厝方向,厦门火车站-火炬园站)地铁1号线(岩内方向,火炬园站-高崎站),4A口除站步行180米至中埔站,955/655公交车(软件园三期方向)集美区政府站,步行500米到达,全程约55分钟

30分钟,16公里,费用约50

 

二、 会议日程安排表

2024/4/19(星期

时间

会议

主持人

16:00-18:00

APECS China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李传金

2024/4/20(星期六)

时间

姓名

报告题目

单位

专题

主持人

8:30-8:50

领导致辞

李传金

8:50-9:00

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主席介绍协会情况

9:00-9:35

特邀报告--陈立奇:极区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创新与进展

9:35-10:10

特邀报告--周朦:极地海洋过程的复杂性和测不准: 中尺度过程和生物习性

10:10-10:30

合影、茶歇

10:30-10:45

冯志轩

海冰减退和表层洋流增速驱动北冰洋桡足浮游动物向极迁徙

华东师范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祁第

10:45-11:00

王超锋

微型浮游动物对北冰洋气候变化的响应

福建农林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11:00-11:15

徐志强

北极浮游动物研究现状和展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极地和海洋过程

11:15-11:30

罗晓凡

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低营养层生态系统变化模拟

天津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11:30-11:45

乐凡阁

边缘冰区汞排放驱动了中心北冰洋夏季汞峰值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11:45-12:00

王维波

白令海早期结冰日的诊断分析研究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极地和海洋过程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35

特邀报告--程晓:极地环境立体感知:现状与挑战 

张召儒

14:35-15:10

特邀报告--刘骥平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sea ice model adapting to rapid polar change

15:10-15:25

胡国杰

北半球多年冻土热状况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极地和海洋过程

15:25-15:40

黄毅彬

基于不同碳库生产的视角破解南大洋初级生产和碳输出效率负相关之谜

厦门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15:40-15:55

王小乔

气旋对罗斯冰架冰间湖产冰和高盐陆架水生成的影响

国防科技大学

极地和海洋过程

15:55-16:10

韩显显

潮汐和地形罗斯贝波对南极底层水形成的作用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极地和海洋过程

16:10-16:40

墙报讨论(茶歇)

16:40-16:55

万义钊

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极地和海洋过程

张若楠

16:55-17:10

鞠鹏

南极微塑料分布特征研究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极地和海洋过程

17:10-17:25

游庆龙

北极变湿特征及其机理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极地和大气过程

17:25-17:40

罗宇涵

极地大气活性卤素立体探测及源汇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极地和大气过程

17:40-17:55

张若楠

北极海冰-气系统对中纬度冬季极端低温的影响:不确定性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极地和大气过程

2024/4/21(星期日)

时间

姓名

报告题目

单位

专题

主持人

8:30-9:05

特邀报告--周文:北极夏季无冰的未来预估

郑雷

9:05-9:40

特邀报告--张小红:关于极地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几点思考

9:40-9:55

李正阳

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研制和观测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9:55-10:10

张庆林

CMIP5和CMIP6中格陵兰气温和降水的未来预估变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0:10-10:25

黄艳

青藏高原积雪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0:25-11:00

墙报讨论(茶歇)

11:00-11:15

刘明亮

2017年大崩解对Larsen C冰架动态变化影响分析

武汉大学

极地遥感与数值模拟

王显威

11:15-11:30

郭怡心

基于ICEat-2数据的东南极Drygalski冰舌崩解前干舷特征提取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极地遥感与数值模拟

11:30-11:45

李佳康

深海环境模拟揭示南极海域硅藻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

极地遥感与数值模拟

11:45-12:00

张林欣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冬季北极海冰速度估算研究

中山大学

极地遥感与数值模拟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35

特邀报告--周宏岩黑洞物理与南极天文

李正阳

14:35-14:50

赵强

光纤冰基浮标剖面观测技术研究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4:50-15:05

梁琦

南极冰川流速季节性变化模式识别与分析

中山大学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5:05-15:20

高铭

基于ICESat-2Sentinel-2的冰上湖立体探测算法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5:20-15:35

王煜尘

极地清洁能源装备的信息感知和能效优化

太原理工大学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5:35-15:50

张晨童

格陵兰岛Helheim冰川流速提取及表面应力变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5:50-16:05

翁从严

极地卫星通信中使用大规模MIMO-OTFS的信道估计

上海海事大学

极地监测技术与装备

16:05-16:35

墙报讨论(茶歇)

16:35-16:50

陈雅婷

消失的北极湖泊

山东师范大学

极地可持续发展

肖恩照

16:50-17:05

左争艳

新时代中国极地治理:整体思路、制度竞争与路径构建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极地可持续发展

17:05-17:20

龚宇

我国驯鹿民俗文化当代保护与传承困境

呼伦贝尔学院

极地可持续发展

17:20-17:35

卢人琳

俄乌冲突下北极争端的变化及其前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极地可持续发展

17:35-17:50

陆雨彤

2022年俄罗斯北极开发新动向下中俄北极能源投资合作的法律风险

武汉大学

极地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报告/墙报颁奖,会议结束、闭幕

李传金

 

三、 墙报信息

墙报尺寸请按照不大于为80cm×180cm制作易拉宝或X展架形式,会议现场提供易拉宝支架。

编号

姓名

单位

墙报题目

1

侯箐琪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于扩展多边形离散元碎冰区海洋平台载荷分析

2

蒋锫

武汉大学

气候变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未来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3

梁贝贝

中山大学

多源卫星高度计北极海冰干舷高度对比分析

4

王延强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基于机器学习的北极关键海域海冰预测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5

张雨轩

上海海事大学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极地时序数据重构模型

6

范荣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极风云卫星水汽产品评估

7

高照诠

上海海洋大学

南极印度洋扇区季节性冰区全水柱年际变化及其成因研究

8

黄文君

信息工程大学

Sea Ice Extraction via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lgorithmsDatasets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9

贾佳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The Performance of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 Products from 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over the Transect of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East Antarctica

10

李启迪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北极春季平流层臭氧异常消耗的定量研究

11

李艳琴

中国海洋大学

观测中北极海冰减少通过月内时间尺度过程对暖北极冷欧亚模态的贡献

12

李知原

集美大学

典型藻类养殖区碳汇过程、机制与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13

刘梦圆

山东师范大学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物质平衡未来变化预估研究

14

苏安琪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北极治理的全球化属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

15

王锐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CMIP6模式对南半球环状模夏季(DJF)长期趋势的模拟评估

16

王涛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Amery冰架底部通道与Mackenzie冰间湖在局域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7

王英珊

山东师范大学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模型参数化过程研究

18

吴清丽

山东师范大学

Snow accumulation variability at the South Pole from 1983 to 2020associated with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forcing

19

夏越

中山大学

Intrinsic Instabilities of the Antarctic Slope Current along an Idealized Continental Slope

20

余铠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AIRS卫星北极区域站点时间分辨率提升研究

21

张国平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2

张攀峰

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

海洋表层的渔业碳汇碳源汇空间分布研究

23

张书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冷战后美国的北极战略演进、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双层博弈理论

24

周意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北极海冰密度的季节性演变和参数化

25

吴凯丽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国产星载EMI系列载荷的极地臭氧反演和比对研究

26

汪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南极半岛白垩纪俯冲带岩浆成因与演化:来自两类玄武岩地球化学的启示

27

张召儒

上海交通大学

罗斯海陆架水团对阿蒙森海冰架加速融化的响应与机制

28

安家春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北斗/GNSS技术在极区冰雪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9

胡焕婷

上海交通大学

冰芯包裹气氧同位素在青藏高原及南极冰芯中的应用

30

林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海冰模拟能力评估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31

宋翔宇

石家庄铁道大学

冰架底部融化通道提取及变化过程分析

32

张悟颖

齐鲁师范学院

过去200年格陵兰冰盖雪积累率时空变化研究

33

左广宇

太原理工大学

极地海冰跨季节自动观测技术

34

陈元杰

上海交通大学

南极罗斯海中央陆坡区域水体交换的动力学研究

35

冯杨伟

南阳师范学院

北极区域格陵兰东部陆架海洋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36

高月鑫

自然资源部东海预报减灾中心

新型光参数化方案生态数值模型在北极高纬度海区的初步应用

37

李振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18月格陵兰极端消融事件的GNSS监测与机理研究

38

罗彬禾

北京师范大学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影响巴伦支海喀拉海年际海冰变化的大西洋通道

39

王显威

上海交通大学

极地冰川变化与冰川-海洋相互作用

40

邢军辉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中国十一北探地雷达观测的北极高纬度海冰精细结构研究

41

张波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