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五点半,我这几个闹钟都会响。”跟随中国唯一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闯荡南北极18年的大厨包志相指着桌上和床边的闹钟说。
9日早晨5点40多,包大厨已经把一筐角瓜、一筐蒜苗、一筐冬瓜从冷库里搬出来了,这是一天要吃的菜。
“今年雪龙船带了6800公斤大米、1500公斤面粉、3500公斤大白菜、1100公斤土豆、900公斤大葱、750公斤猪肉…”包大厨说,“这些要一直吃到明年4月份雪龙船回到上海。”
今年53岁的包大厨高高的个子,一身雪白的厨师服不离身,头发花白,肩膀略微有一点向前倾斜,看得出来是长期吃力干活留下的印记。
每天早晨5点30分,厨师们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洗菜、拣菜、蒸馒头、熬粥…雪龙船上每天有三顿正餐,每晚23:15-24:00还会有一顿加餐。
“最初夜宵是为值夜班的船员准备的,后来大家也过来吃,也就成了惯例。”包大厨对随船采访的中新社记者说。
包大厨话语不多,问起这几年的船上生活,包大厨最惦记的就是“怎样让队员吃得满意。”“船出海一两周后,青菜就没有了。保存时间比较长的就是萝卜、土豆、大白菜,以及玉米、藕片等一些速冻菜,种类少,但给队员吃的菜品每天还不能重复。”
雪龙船上有5位厨师,由于实在忙不过来,队员们被安排了帮厨的工作。“这船上工作量最大是厨房,我们5个厨师,每天5点多起床,要一直工作到半夜。”
“现在船上已经没有油菜、空心菜了,10月26日出发前一天这批青菜上的船。”包大厨说,“黄瓜很快也要吃光了。大白菜、洋葱、土豆、萝卜最能放,现在冷库里存的大白菜能吃半年。”
“没有青菜,无论在船上还是在南极,有钱也买不到。”包大厨似乎有些无奈。“每次雪龙船从南极回来,到澳大利亚进行补给的时候,第一顿饭我都会先给大家做点菠菜,那时候,没有人再要吃肉了,大家都想吃青菜。”
“过西风带时做饭真难,我得一手抓着调料瓶,或者一手按着菜板一边干活,还得格外小心热油、热水,不能伤着。”
“从南极中山站去长城站这一路上,时钟每天要拨快一小时,要倒时差,每天早晨起来真不容易。”
虽然在雪龙船上做饭有着很多不便和艰难,但从1993年6月底开始,包大厨已经跟随雪龙船18年了,说起雪龙船,包大厨有着很多的不舍:“单位有规定,在船上只能干到55岁,再过两年我就不能上船了。”
(记者 阮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