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为激发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充分发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对象
武汉大学在籍的基本学制年限内全日制普通类硕士生和博士生(含全日制港澳台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本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同一学年度有资格同时申报国家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获奖荣誉可以兼得,但原则上只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奖励金。
二、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符合所在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制定的评审细则,且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界定时间为: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
三、奖励标准与名额分配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是,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下达指标进行名额分配。其中,医学部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指标由医学部进行统筹分配。
四、评审程序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采取学生个人自主申报、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初评推荐、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院、系、实验室、中心)以党的隶属关系(党委、党总支)为单位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宣传动员,研究制定本单位评审实施细则,同时予以公示,并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名单和评审实施细则于2013年9月27日前书面报送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其中,医学部各评审委员会名单及实施细则经医学部审定后,由医学部统一报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二)研究生本人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见附件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答辩申请书》(见附件2),连同科研成果及相关证明原件提交给所在单位评审委员会。各评审委员会初步审核材料,确定有效申报材料。
(三)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由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就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学研究等情况现场公开答辩。其中,硕士研究生新生应侧重考察其本科阶段、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面试阶段以及答辩环节的综合表现。答辩完成后,由评审委员会对每位答辩者进行投票,并按照票数高低进行排序,在名额内确定拟公示名单。
(四)各单位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单位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并填写《201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见附件3)、《2013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见附件4)、《申请研究生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连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具体填表说明见附件6)向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生工作部)报送初步评审结果,同时将三个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ygb@whu.edu.cn。其中,医学部各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经医学部汇总公示后统一报送,报送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18日。
(五)研究生工作部对各评审委员会提交的初步评审结果进行审查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审定结果在学校全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评审结果报送教育部,奖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要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宣传动员、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申报答辩和确定拟推荐人选等工作。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切实提高国家奖学金评审的公信力,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三)精心组织,注重宣传。各单位要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设立是党和国家教育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宣传获奖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激励广大研究生感恩成长、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以培养和造就建设“中国梦”的拔尖创新人才。
附件:
武汉大学
2013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