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极地赤子,在极地写下人生华章--追记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

发布时间:2019-02-22 浏览:2704 次

湖北日报2月21日讯,他曾在“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的热血宣言下,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他7次远征南极,4次奔赴北极,在极地科考中写下多个“第一”;他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却自称只是一名“极地赤子”。

2月21日,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极地测绘与遥感信息学的奠基人、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因病在汉逝世,享年80岁。这位“极地赤子”,永远告别了自己奋斗一生、热爱一生的极地事业。

见证五星红旗插上南极

2017年9月,展览《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时,鄂栋臣教授也来到展览现场。

“武大见证了我国南极科考事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时,鄂栋臣教授身体已不太好,一谈起极地科考事业仍难抑激动。他自豪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中国远征南极考察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无到有,先后建立了4个科考站,于人类历史上首次问鼎冰穹A,推动了我国向科考强国迈进。

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常年考察基地和百余座夏季站,而中国那时在极地科考方面还是一片空白。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但是由于尚未在南极开展实质性科学考察、建立科考站,在有关问题上没有表决权。

“我们要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1984年11月,我国派出第一支南极科学考察队,45岁的鄂栋臣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拉开了武大南极科考的序幕。出征前,妻子迟迟无法在“生死状”上签字,他便拿过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在空白处写下:“我的生死,由我自己全权负责。”

当年,鄂栋臣作为测绘班班长,成为首批登陆南极大陆的冲锋队队员。经过队员们艰苦卓绝的拼搏与奋斗,1985年2月20日,长城站落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南极飘扬,中华儿女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1次远赴南北两极科考

两座秀丽的冰川叫做“龟山”“蛇山”,长城站的饮水湖是“西湖”,中山站的饮水湖是“莫愁湖”……

359个由中国命名的南极地名,将中华文化和荆楚风韵永久铭刻在地球的最南端,彻底改变了南极地区没有中国命名地名的历史。

而这一成就,离不开鄂栋臣教授的贡献。

在鄂栋臣的一生里,先后参加了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立下二等功。

11次身负使命跨洋破冰,鄂栋臣创造了不少记录。他是全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北两极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绘者,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并主持命名了350多条中国南极地名。

极地科考充满艰险,鄂栋臣甚至面临过死亡的考验。然而,任何艰难险阻都吓退不了他的脚步,直到花甲之年仍赴极地进行科考。他的60岁生日便是在北极度过,面对前来祝贺的队友,他说:“我的生命在测量地球两极中得到延伸。”

2004年,参与建设北极首个考察站黄河站时,鄂栋臣已有65岁,是最年长的一员。

对于“中国极地测绘之父”这一称号,鄂栋臣教授直言“不敢当”,认为把自己拔得太高。2007年12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时,他曾对媒体说:“我做的事很有限,但我的后半生都献给了极地,可称我为‘极地赤子’。”

这些年,这位可敬的学者尽管身患重疾,仍情系极地,活跃在教学科研领域。4个月前,三极遥感与全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时,80岁的鄂老出席。大会回顾了中国极地测绘发展之路,对鄂栋臣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国极地测绘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青年学者学习他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为祖国的极地事业努力奋斗。

这些年,鄂栋臣教授还为全国大中小学生做了600多场极地科普报告。

“他虽远去,精神永在”

眼下,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正在南极执行任务,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杨元德、季青,博士生蒋孟珍、宋翔宇、李冰随队出征。正在南极的师生们,惊闻鄂栋臣教授去世的噩耗后,纷纷在微信朋友圈上哀悼。

自1984年以来,在中国历次南极科考中,武大始终不曾缺席。该校累计派出师生百余人次,是我国参加南极科考时间最早、次数最多、成果最丰硕的高校。

在南极,没有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到处是万古冰原。就是在这样一片充满神秘和艰险的白色大陆上,武大人30余年里谱写着壮丽篇章,极地科考精神代代传承。

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胜凯曾三赴南极、两赴北极。2005年1月18日,还是一名28岁博士生的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而冰穹A的测量方案,便是由他的导师鄂栋臣部署、策划。

“在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的那一刻,我流泪了!”张胜凯说,他读大学后听的第一场讲座,便是由鄂老师讲述极地科考经历,这令他向往不已,将自己的梦想修改为“踏上南北极”。读博期间,鄂老师的高尚精神和学术品格深刻影响着他。

武大博士生张卿川曾随第33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执行越冬任务。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个“90后”小伙子坚持了下来,在南极停留的时间超过1年。

张卿川感慨地说:“鄂老师是中国南极测绘中心的一面旗帜。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在,激励着我们年轻人以及后来者继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