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为激发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充分发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武大研工字〔2019〕12号)文件精神,实验室(含南极中心)现将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审对象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武汉大学在籍且基本学制年限内表现优异的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
二、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研究生期间参与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六)申请者所提交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界定时间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且实验室(南极中心)必须为第一单位,同时,申请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在申报评选的学年里(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研究生学术论文已在本领域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需出示图书馆检索证明原件,研究生是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它均视为无效,并要求已见刊,且见刊时间为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毕业年级研究生学术论文成果在申报评选学年内正式录用并提供证明即可;当年新入学学生的学术论文成果,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生必须排名第一,或其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或在本领域国内外高水平竞赛、评比中取得重大荣誉,需出示相应国家发明专利或竞赛获奖证书,当年新入学学生的发明专利,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
(3)经实验室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认定,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为学校、实验室作出突出贡献者。
(七)在同一学年度,符合评奖条件的研究生有资格同时申报国家奖学金和其他奖助学金,其中,国家奖学金与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荣誉、奖金可以兼得;国家奖学金与学校设立的学术创新奖、各类专项奖学金不能用同一学术成果重复获奖。用不同学术成果获评的,荣誉和奖金可以兼得。
(八)研究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研究生,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研究生,不具备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1)参评学年违反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受到纪律处分者;
(2)参评学年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属实者;
(3)参评学年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原因未在校学习、学籍状态处于休学、保留学籍者;
(4)当年毕业的研究生。
三、奖励标准与名额分配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
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下达指标进行名额分配。
四、评审程序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采取学生个人自主申报、实验室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初评推荐、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实验室(含南极中心)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实验室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宣传动员、评审实施细则修订、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二)材料提交(2022年9月30日12:00前)研究生本人填写《实验室(含南极中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报表》,向实验室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报送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相关证明原件等材料,材料送至实验室318关老师处。
(三)预评审(2022年9月30日-10月4日)。实验室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商议确定预评审委员名单。预评审委员根据申报材料给予排序意见,并按奖学金指标的150%确定答辩候选人。
(四)现场答辩(2022年10月5日)。实验室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商议确定答辩专家名单。学术学位研究生答辩人从科研创新能力及成果、综合素质两方面进行现场公开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答辩人就专业实践能力、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两个方面进行现场公开答辩。每组答辩时间为15分钟,其中答辩时间8分钟,评审提问时间7分钟。答辩完成后,由评审委员会对每位答辩者进行打分,其中,科研能力及成果/专业实践能力占比70%,综合素质占比30%。评审委员会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排序,确定实验室拟推荐学生名单。
公示及公布获奖结果(2022年10月6日—12日)。结果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其它
实验室纪检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小组成员代表对本次评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B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初评工作,实验室十一研究室具体负责实验室B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组织工作。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杨晓光、陈锐志、张小红
成员:张婧、吴华意、邵振峰、周春霞、杨必胜、王密、钟燕飞、陈亮、关琳、徐永芳、蔡璐阳、李雷雨、刘阳、张飘尹、杨佳琪、黄海燕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