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刘琳副教授应邀来我中心交流访问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83 次

2025年4月16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刘琳副教授应邀在星湖大楼305报告厅作题为“GNSS for Ice: Tracking Greenland’s Meltwater Storage through Mass Loading Deformation”的专题学术报告,为中心师生及与会学者分享了关于格陵兰融水储水变化的研究成果。


报告以格陵兰的融水和物质平衡变化为切入点,基于1995至2024年共29年的65处裸岩垂直位移数据,精确估算了格陵兰物质变化量,揭示了格陵兰冰盖夏季储水和排水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在5月时,由于冰盖内储水增加,GNSS监测到的格陵兰垂直位移为负值;而在7月至8月之间,随着融水排放,垂直位移逐渐转为正值,表明地壳抬升。此外,不同测站的时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区域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刘琳副教授特别指出,夏季冰盖内储水排放引起的垂直位移变化量级可达5毫米,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谨慎地消除噪声和误差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报告还提到,香港中文大学组织香港科学家首次参与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并成功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这一合作标志着香港科研机构在极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参与。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融水储存和排放的机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琳副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学将继续加强与中心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携手推动极地科学创新工作,并更加积极地组织香港科学家参与南北极考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力量。

 文字:钱懿德,摄影:张汝诚,排版:王月云,审核:周春霞 艾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