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3-04-23 浏览:58933 次

 新闻网讯(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陈雨燕)4月22日,为加强对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的理解,总结相关学科在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促进技术交流,第五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5th Congress of China Geodesy and Geophysics,5th CCGG)在武汉大学召开,主题为“地球系统科学与大江大河可持续发展(Earth System Sciences and Large Riv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CNC-IUGG)主办,武汉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百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39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部分外籍专家、学生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IUGG中委会(CNC-IUGG)秘书长党亚民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罗晖部长致辞。她介绍了大会的组成情况和发展历程,并提出三点倡议:第一,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经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更大范围内汇聚优势资源,促进科技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第三,坚持科技向善,尊重科学机制,践行科学伦理,让科技更好地增进人类福祉。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代表省政府致辞,他表示,武汉大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的高等学校之一,取得了多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大会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专家学者的探讨、交流、合作,促进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系统科学贡献力量。

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夏军院士介绍了CNC-IUGG的主旨、组织架构、取得成就及大会基本情况,他表示此次大会策划良好、成果丰富,创造了历届参会人数新高。他希望在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助力推动我国从“地学大国”迈向“地学强国”,为我国、亚洲乃至全球的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感谢武汉大学和有关专家学者为大会及评审工作所做的支持与努力。他回溯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几十年间相关学科的巨大成长。他强调,科学家要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并为下一步积极开展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建设擘画蓝图。

IUGG主席Kathryn whaler教授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本次大会发来祝贺,她介绍了IUGG的基本情况,并表示IUGG中国委员会(CNC-IUGG)在区域和全球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强调,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届大会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研究大江大河,期待相关成果对推动大江大河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IUGG中国委员会(CNC-IUGG)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我国地球物理科学,加强我国与国际相关科学组织交流与合作,宣传我国地球物理科研成果。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IUGG中国委员会(CNC-IUGG)近年来合作密切,共同缔造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卫星数据的共享,促进卫星应用团队的结构升级,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进步。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表示,地球物理学科和测绘学科作为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在全球信息化科技革命和我国数字化发展的交汇期,学校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谋划,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特色优势,支持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等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武汉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为国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窦贤康院士、罗晖部长、张平文院士、夏军院士、杨元喜院士为荣获“优秀青年论文”的10名青年学者颁奖。

窦贤康院士作题为“地球科学单光子探测技术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他针对大气激光遥感技术,如何获得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大气探测能力、如何拓展中性大气激光雷达观测范围等挑战,从红外单光子精密探测技术、氦荧光精密探测技术、星载大气激光探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单光子探测技术未来发展提出目标与展望,提出要发展实用、稳定、小型化的载荷技术,突破星载复合测风雷达总体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全球和行星大气高时空分辨率风场探测难题,服务国家深空、航空航天战略需求。

傅伯杰院士作题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他针对新时代地理学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地理学已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自然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他分别从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上,提出了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理论、新方法。

IUGG候任主席Chris Rizos教授作题为“Increasing the Visibility of the Geosciences: Some ideas from a Geodesy Perspective”的主题报告,介绍了IUGG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IUGG应积极参与协助解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仙台减灾框架、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等国际重大问题。他以GNSS技术应用为例,提出IUGG不仅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更要在经济、社会、环境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更好地展示地球科学重要作用与价值,提高地球科学的影响力。

张建云院士作题为“从黄金水道建设谈保护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他从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中的生态保护、深水航道高效利用与江豚协同保护等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如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长江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为解决长江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境破坏、生态退化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吴福元院士作题为“特提斯地球动力学”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分析域内重要矿产资源与能源的分布与形成规律。他阐述了特提斯工作计划的重要科技进展,提出了综合集成与学科交叉、重大科学问题攻关等未来发展计划;同时,围绕拟定的科技任务加强攻关,提出了创建特提斯演化的新理论或中国学派的思路和建议。

大会还通过500多个展板报告及800多场分会报告等方式展示了IUGG八个学科在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交流。

据悉,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1979年筹建,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旨在推动和协调地球及其在星际空间中的环境研究,促进大地测量、地球物理以及相关地学方面需要的国内与国际合作,注重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由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于2014年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促进CNC-IUGG的发展以及结合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发起的“未来地球”(Future Earth)计划,促进中委会科学家共同参与四大计划等方面有所贡献。大会注重学科交叉发展,有助于实现我国从“地学大国”向“地学强国”的跨越,并为中国地球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与国际相关领域顶尖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大会报告之后,冰冻圈分会的分组报告交流在君宜王朝大饭店成功举办,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是本次冰冻圈分会的主要承办方。

(摄影:曹海钢、邱俊伟、刘黄川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