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珞珈】4名师生出征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

发布时间:2023-10-22 浏览:2557 次

 记者:肖珊  学生记者:陈巧燕

“我宣誓:保证完成任务,为武汉大学争光,向130周年校庆献礼!”10月20日,在130周年校庆倒计时40天之际,法学院教师李雪平和我中心教师张保军、耿通、褚馨德庄重宣誓。校党委书记黄泰岩为队员们授旗,并宣布,“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武汉大学队员出征!”

在本次南极科考中,我中心学队员将主要执行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极GNSS跟踪站建设、冰川变化监测、重点区域无人机地形测绘、格罗夫山陨石分布航空调查和南极考察站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调研等考察任务。

“从1984年至今,武汉大学40年坚持极地科考从未缺席,见证了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出征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致辞。他介绍,特别是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工程中,我校在南北两极建立多个北斗跟踪站并保障了跟踪站的连续稳定运行,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为北斗系统在极区的应用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了武大人应有的贡献。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极地科学考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事业。我们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极地测绘遥感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布局,深度参与全球极地公共治理,在开放、信任、合作基础上互利互鉴,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政办主任、校长助理徐东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出席出征仪式。随后,师生们参观了南极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展览馆。

据悉,从1984年首次中国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参与了我国历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先后选派近200人次参加中国4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17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国内参加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学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在历次科考活动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包括绘制了我国南极第一张地形图,命名了第一个中国南极地名,出版中国第一部南北极地图集,建设中国第一个极地考察管理信息系统等,参与了每一个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创建工作,为支撑和服务国家极地科学考察、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大南极考察队员出征感言
 

李雪平(法学院教授):在武汉大学百卅校庆之际,我非常荣幸能被选为我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南极社会科学团组,并承担对我国长城站及周边其他国家南极考察站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调研任务。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我将始终牢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传承弘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校训精神和“爱国爱校、敢为人先”的武大南极科考精神,不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不负学校师生期望,不负国际法学者的责任担当,为改善我国南极活动的法律环境不懈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保军(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教授):我非常荣幸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之际参加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南极现场科考,本次主要承担我国在罗斯海新建站的GNSS与验潮站并置的建设任务。我将努力继承和发扬武大南极科考精神,保证完成担负的任务,不负武大南极科考前辈的重托,不负领导的期望,成为一个合格的武大南极人。

耿通(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值此武大百卅校庆之际,非常荣幸能作为武大南极科考团的一员出征南极。此次南极科考我将主要执行中山站验潮站维护升级、南极内陆GNSS基准站建设、昆仑站航空摄影测量等多项科考任务,我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出色的科考成绩献礼武汉大学130周年华诞。

褚馨德(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我很荣幸能在武大百卅校庆之际参加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本次我承担的科研任务是格罗夫山地区的无人机航测与陨石分布航空调查,我将时刻谨记并积极发扬武汉大学南极科考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此次南极科考顺利完成任务,不辜负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为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南极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武汉大学辉煌的一百三十年增辉添彩。

 
 
摄影:曹海钢、谭皓宸 
编辑:肖珊
排版:张汝诚
审核:艾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