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小平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极地测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pxp@whu.edu.cn
027-68778227

工作、学习经历

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制图与应用、地理信息可视化以及极地冰雪环境动态模拟研究等。2001-2002年期间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2002年赴德国耶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赴北极考察。近5年来,主讲《遥感制图与应用》、《专题地图编制》、《地理地图理论与工程研究进展》、《数理统计与地学分析》等课程。

1984年-1988年,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5年-1998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9年-2007年,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1988年-2010年,先后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资环学院任教,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2010年至今,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国际制图协会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

承担项目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国家极地考察重大专项子课题、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及相关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主编出版各类地图集10余册,出版专著6部,在遥感城市制图、极地海冰遥感、极地GIS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
1999—2001:国家测绘局九五重点项目“南极地理信息获取及环境动态过程研究” (项目编号:1469990324236-04-06)(子项目负责人)。
1999—2000:横向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农业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项目负责人)。
2000—2002: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北极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和绝对重力点的建立” (主要参加者)。
2001—2002:参加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开展南极长城站度夏考察(生态调查、测图)。
2001—2003:国际合作项目“南极板块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生态环境实地调查,编制了世界首张〈南极格罗夫山〉南极内陆冰盖实测地形图(主要参加者)。
2002—2003:赴德国JENA大学进行合作研究。执行中德合作项目“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参加者)。
2002—2004:国家863青年基金“大区域海底DEM的生成和可视化技术” (项目编号2002AA616080)(主要参加者)。
2003—2004:国家极地考察重点项目“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参加者)。
2002—2005:国家测绘局十五重点项目“中国南极地区基础测绘”(项目编号1460010324203)(子项目负责人)。
2000—2004:“3S技术集成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子项目负责人),成果登记号:EK科成登字040352 ;鉴定号:鄂科鉴字[2004]第20983065号;获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2005—2006: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网)”(项目编号2004JDSJK)(子项目负责人)。
2005—2006:横向研究项目“广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项目负责人)。
2006—2007: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影像数据服务新产品一体化工艺研究”。(项目编号:2006AA101C06,项目主持人)。
2006-2007:极地战略基金项目子课题,南极区域保护与管理研究—— 南极格罗夫山特别保护区的建立(主要参加者)。
2006-2007:横向研究项目“广州市城市规划地图集的研制”(项目负责人)。
2006-2007:中国第23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考察项目,“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基线调查与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2010:国家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极地基础测绘”子项目负责人
2010-2012 :国家极地专项“极地环境与资源信息平台空间数据处理与制图 CHINARE2012-04-07-03 项目负责人
2011-2012: 横向开发,成都市国土资源地图集的编制,项目负责人
2009-2011: 横向开发,广州市政务地图集编制,项目负责人
2011-2012: 横向开发,南极地图数据库开发,项目负责人
2008-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高程模型误差的理论模型研究及实验验证(批准号40701155),项目组成员。
2014-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41301463):基于不确定边界建模的南极海冰冰缘动态变化研究,参加。
2011-2016:国家极地专项:“南北资源以环境信息集成共享与服务”,子课题负责人。
2015-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6188)“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北极海冰厚度与质量变化研究”,主持。
发表论文
1.Xiaoping Pang, Haiyan Liu and Xi Zhao (2014) Mapping suitable sites for an Antarctic research station: A case for a new Chinese research station. Antarctic Science. Doi:10.1017/S0954102013000965. (SCI)
2.Qing ji, Xiaoping Pang, Xi Zhao (2014),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Antarctica during 1993-2012, Scientometrics, 2014, Doi: 10.1007/s11192- 014-1332-5(SCI)
3.Xi Zhao, Haoyue Su, Alfred Stein, Xiaoping Pang (2015), Comparison between AMSR-E ASI sea-ice concentration product, MODIS and pseudo-ship observations of the Antarctic sea-ice edge, Annals of Glaciology, 2015, 56 (69), 45-52(SCI)
4.Xi Zhao, Lei Xu, Alfred Stein and Xiaoping Pang (2016). The impact of averaging methods on the trend analysis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extent and perimeter. Spatial Statistics. 18 (2016) 221–233
5.FENG Lian, LI Juan, GONG Weishu, et al.(2016), Radiometric cross-calibration of Gaofen-1 WFV cameras using Landsat-8 OLI images: A solution for large view angle associated problems[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6,174:56-68
6.LI Juan, FENG Lian, PANG Xiaoping, et al.(2016),Radiometric cross calibration of Gaofen-1 WFV cameras using Landsat-8 OLI images: A simple image-based method[J]. Remote Sensing, 2016 online
7.Xiaoping Pang, Haiyan Liu and Xi Zhao (2013) Site selection for the next 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station. 26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Dresden, Germany, August 25-30, 2013.Oral presentation
8.Xi Zhao, Haoyue Su, Xiaoping Pang, Alfred Stein, Zian Cheng (2014) Comparison of AMSR-E concentration product, MODIS and pseudo ship observation records at Antarctic Summer sea ice ed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a I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Hobart, Austrilia, March 10-14, 2014. Oral presentation
9.PANG Xiaoping & LI Yanhong (2012), Eco-environment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ildes Peninsula based on TuPu models,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2 Vol. 23 (3-English): 155-162
10.AI Songtao, WANG Zemin, TAN Zhi, E Dongchen, YAN Ming(2013), Mass change study on Arctic glacier Pedersenbreen, during 1936-1990-2009,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 (25): 3148-3154, 2013-1 (SCI)
11.AI Songtao, WANG Zemin, E Dongchen, Holmen Kim, Tanzhi, Zhou Chunxia, Sun Weijun(2014), Topography, ice thickness and ice volume of the glacier Pedersenbreen in Svalbard, using GPR and GPS, Polar Research, 2014, 33: DOI: 10.3402 (SCI)
12.Ai Songtao, Zhang Jie, E Dongchen (2011), Design & realization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M/V XUELONG: An interact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GI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011, 2020-2023 (EI)
13.赵羲,苏昊月,石中玉,庞小平,南极海冰密集度多源数据的交叉检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40(11):1460-1466(EI)
14.季青,庞小平,赵羲,程子桉,基于CryoSat-2数据的海冰厚度估算算法比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40(11):1467-1472
15.苏昊月,庞小平,赵羲,南极海冰边界AMSR-E密集度产品精度检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4(4):559-564(EI)
16.刘海燕,庞小平,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40(2):249-252(EI)
17..王跃, 庞小平, 王晓璇,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6 Vol. 41 (11): 1518-1523
18.程子桉, 庞小平, 赵羲, 等. 1978~2014南极海冰边缘线长度时间序列变化[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6 Vol. 41 (11): 1463-1468
19.石中玉,庞小平,赵羲,程子桉,季青,不同月海冰边界提取算法对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分析,极地研究,2016,28(2):287-294
20.刘鹏,庞小平,艾松涛,基于Android 和iOS 的极地移动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极地研究,2015,27(1):98-103
21.苏昊月,赵羲,多源数据检验南极AMSR-E 海冰密集度产品精度,地理空间信息,2015,13(2):33-35
22.王海羽、庞小平、李艳红、赵羲,基于DMSP_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武汉城市圈拓展研究,测绘地理信息,2015,Vol.40,No.1
23.张苗苗,庞小平;赵羲;季青;张敏,南极海冰总覆盖范围与面积的不确定性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06期
24.庞小平、李艳红,南极无冰区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的构建,极地研究,2012 Vol. 24 (3): 291-298
25.李艳红、庞小平、李海亭,网络环境下的遥感影像金字塔纹理压缩算法与实验,[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01)
26.蒋雪、庞小平等,三种多光源组合条件下的自动地貌晕渲效果分析,测绘通报,2011-1
27.李艳红、庞小平、李海亭,,地名分词搜索的词典设计与匹配方法研究,测绘信息与工程,2011-2
28.艾松涛、王泽民、鄂栋臣、庞小平、周春霞、闫明、孙维君、刘海燕,基于GPS的北极冰川表面地形测量与制图,[J]极地研究.2012,(01)
29.孔令昌、庞小平、曹振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测绘.2012,(04)
30.吴艳兰、胡海、胡鹏、庞小平,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及其评价的问题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05)
31.艾松涛,鄂栋臣,朱建钢,李升贵,汪大立,单学武,刘健,雷靖,雪龙在线网络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展望,极地研究,2011-3, 23(1): 56-61
32.艾松涛,王泽民,鄂栋臣,闫明,利用GPS的北极冰川运动监测与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 37 (11): 1337-1340( EI)
33.刘鹏,赵羲,史宜南,ArcGIS Server 平台下地图瓦片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地理空间信息,2014,12(5):89-93
34.桂大伟,庞小平,艾松涛,OSM在极地GIS中的应用,极地研究2016年第
35.庞小平 等,南极生态环境分类及其脆弱性分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6):1-4。
36.刘海燕、庞小平等,在线专题地图集内容与符号的尺度变换,地理空间信息,2010.01
37.孔令昌、庞小平、曹振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测绘.2012,(04)
38.童杉姗、庞小平、张璐璐,双语地图中地图注记的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0,(02)
39.詹金瑞、庞小平、孙芳蒂、李俊,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科普意义及制作特点,[J]地理空间信息,2009,(05)
40.吴艳兰、胡海、胡鹏、庞小平,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及其评价的问题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05
41.李伟兰,庞小平.2009.城市影像地图制图综合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7( 6):126-129.
42.陶岚、漆炜、庞小平,南北极地图集的设计与特点,[J]地理空间信息,2010,(03)
43.张月香、庞小平,基于SuperMap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 VOL:32:73-75
44.庞小平 等,“《北极地区电子地图》的设计特点”,测绘信息与工程,2000.1: 31-34
45.庞小平 等,“DTP下超大幅面地图生产的若干问题探讨”,测绘通报,2000.4 :18-19
46.Pang Xiaoping et al, A GIS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Fildes Peninsula, King George Island, Antarctica, Mapping the 21st Century .2003: 2426-2429
47.Pang Xiaoping,E Dongchen, Mapping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in Fildes Peninsula Based on GIS, The 22nd International Polar Meeting, Jena, Germany,18-24 Sep 2005
48.Pang Xiaoping et al, Assessment of Vulnerable eco-environmental on Fildes Peninsula,Antarctica based on 3S. 第一届中国极地年会 2004年11月,北京
49.Pang Xiaoping、 E Dongchen and He Zongyi,Spatial Graphical Data Organization in Polar Region Database of China, Proceeding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ICC), Beijing, China, 6-10 August, 2001:1022-1025
50.鄂栋臣、李海亭、庞小平,南极互联网电子地图的数据获取及管理机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5: 1-4
51.张春奎、庞小平、鄂栋臣等,新版《南极洲全图》的设计特点,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5: 19-21
52.张春奎、庞小平等,特征数据模型在《南极赛博地图集》数据描述中的应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1:7-10
53.甘昱、庞小平、李雪梅,大比例尺彩色地貌晕渲图的生成技术,测绘通报,2005.11: 58-62
54.甘昱、鄂栋臣、庞小平等,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导航系统设计,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1:4-7
55.李海亭、庞小平、鄂栋臣,基于Atlas 2000的北极地区多媒体电子地图开发,极地研究,2004,4
56.李海亭、庞小平,现代WEBGIS技术分析及其应用—基于MAPGUIDE的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第四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吉林
57.鄂栋臣、庞小平,中国南极海道测量与海图制图现状与进展, 3rd HCA Meeting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9月8—11日
58.庞小平 等,“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99全国GIS与电子地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8.
59.庞小平 等,“北极科学考察中几个测绘问题的研究”,《第三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12
60.庞小平,“北极与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地图》1999.3
61.庞小平 等,“地图信息论在制图中的应用研究”,《地图》1998—2
62.孙芳蒂、庞小平、牛继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增1卷:32-36
63.李雪梅、庞小平等,影像地图集矢量要素与影像的协调处理,《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P105-108
获奖情况
1.2004年 “3S技术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的应用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2.2004年“南极洲全图”获国家测绘局优秀地图作品奖银奖(排名第2)。
3.2005年“南极洲全图”获国际制图协会“杰出地图作品奖”(排名第2)。
4.2005年“南极系列地图”获国家测绘局优秀地图作品奖银奖(排名第2)。
5.2010年 “极地基础测绘与冰雪环境动态过程研究”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6.2010年 “南北极地图集”获得国家测绘局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排名第2)。
7.2011年《南极基础测绘项目》获国家测绘局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排名第5。
8.2011年 获得国家测绘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贡献奖。
9.2013年,中国专题地图集出版数据图库建设与信息共享集成技术研究,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3等奖,排名第5。
10.2016年,食品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3。
11.2012年 获得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奖励。
12.2009年 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3.分别在1997、1998年2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
14.2002年获得武汉大学优秀女教工称号。
15.武汉市“巾帼英雄”团队主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