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2-10-29 浏览:11137 次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球物理学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达到:
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解决相关科学问题,能承担相关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工作;
3、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地球重力学
研究重力测量、重力场理论及逼近、卫星重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大地水准面及高程基准、相对论重力测量、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和制导,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地球系统物质分布及迁移等。
2.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
研究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利用空间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地球动态变化及其物理机制。
3.地震学
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地震的孕育过程、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层析成像理论与方法、地球内部物理参数、地震灾害的预测、预警及评估等。
4.地球内部物理学
研究地球自由振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物理参数、地球固体潮、地核动力学、核幔耦合等地球物理过程。
5.地球动力学
研究板块构造、地壳运动与变形、地壳与地幔的性质、地表热流与地幔的热力学状态、消减板与下地幔的相互作用、地球自转等。
6.应用地球物理学
研究重磁勘探、电磁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与地热勘探等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能源与资源勘查﹑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极地冰川地球物理调查、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7.城市地球物理学  
研究城市发展过程衍生的多种次生地球物理场及其耦合关系、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展城市环境健康监测。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实行以3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4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 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本学科指定核心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第一作者,后同)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与学分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三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学位论文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 ,研究生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 参加学术讲座不得低于8次,向导师提交不少于6篇学术讲座总结报告,由导师进行成绩评定,3个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见(附表)。
五、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实践环节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中心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
2.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环节,均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方案、创新与特色等)。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搜集、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若未通过,报告人必须依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指导小组评议通过。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应符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表述清楚、资料翔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送审。评审专家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且必须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第一单位署名为武汉大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且成绩全部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攻硕期间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位相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认真审阅学位论文、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答辩后评定出论文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七、培养方式
1.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指导小组,结合实际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加强对研究生科研方法和能力的训练。
2.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导师须根据学科发展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并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4.各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实行双导师制,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5.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课程互认、海外实习、课题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进程
6.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具体安排。
  
 
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专业代码070801)攻读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7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1
学科通开课
 
地球内部物理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2
36
1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Geophysical Inverse Theory
2
36
1
 
地球的理论 
Theory of the Earth
2
36
1
 
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2
36
2
研究方向必修课
20214001
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学
Advanced Physical Geodesy
2
36
1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
Geophysical Geodesy
2
36
2
 
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
Polar Informatics in Surveying,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2
36
2
 
高等地震学
Advanced Seismology
2
36
2
 
地球动力学 
Geodynamics
2
36
2
 
地球自转
Earth Rotation
2
36
2
 
城市地球物理学专题
Urban Geophysics
2
36
2
 
应用地球物理专题
Applied Geophysics
2
36
3
 
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
Seismic Wave Tomography Inversion
2
36
 
选修课
 
科技论文写作
 
2
36
1
 
 
20214002
高等卫星大地测量学(I)
Advanced Satellite Geodesy(I)
 
 
 
20214003
卫星重力学(I) 
Satellite Gravimetry(I)
2
36
2
20214004
地球潮汐
Earth Tides
2
36
3
20214013
地震学
Seismology
 
 
 
 
20214014
地球重力学
Earth Gravity
 
 
 
20214015
地球物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Geo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