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激励武汉大学师生砥砺奋斗勇攀高峰

发布时间:2023-12-10 浏览:1842 次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回信,向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致以亲切慰问,并嘱托大家“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总书记的回信在师生中催生出强烈共鸣,在寒冷的南极科考现场激荡出振奋人心的温暖力量。

距离内陆出发基地7公里处,刚抵达不久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考队武汉大学队员耿通,正和其他队员一起,执行直升机卸货任务,为获取南极内陆冰盖动态变化、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等基础数据做准备。前几天,通过卫星电话,耿通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了,耿通异常激动。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考队武汉大学队员、武汉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生耿通:“我们非常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极科学考察团队的关怀,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秉承武汉大学爱国爱校、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求是拓新的南极科考精神。”

今年10月20日,李雪平、张保军、耿通、褚馨德4名武大师生从学校出征,随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一路向南,抵达南极。一个多月来,他们执行了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跟踪站建设、冰川变化监测等考察任务。就在这两天,队员张保军随“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奔赴南极罗斯海新站。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这个叫天惠号,是一艘货轮,在它前面的是雪龙2号。雪龙2号在前面破冰,天惠轮没有破冰能力,跟着我们的破冰船,因为现在这个地方是布满海冰的。”

在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学校自主研发的“双龙探极”时空信息平台,正全程监测“雪龙2”号的航行动态和周边环境,及时做出预警和判断。平台还能提供全球最新的破冰船、飞行器等极区人类活动记录等,为我国极地科考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它有很多学科采集的数据,也用到了不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包括一些数据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1984年,中国创建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武汉大学就参与其中。近40年来,武汉大学先后选派186人次,参加了39次南极科考和16次北极科考,是国内参加极地科考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的高校。包含“双龙探极”在内,武汉大学研发了一系列极地科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在南北极建立多个跟踪站,解决了低温、通讯、远程监控等一系列极地科考难题,为北斗系统在极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春霞:“在当年鄂栋臣老师第一次参加南极考察的时候,完全是没有站。大家马不停蹄以建站为首要任务,经常早上一醒来身上盖的是雪。现在我们逐步过渡到以科研为主,基础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张小红:“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里面提到了,用国家大的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我们将继续围绕国家的极地战略需求,进一步拓展我们研究的方向,为国家的极地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卞勇 通讯员  吴江龙 武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