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与祖国万里之遥,现场作业环境艰苦,考察队员们都希望能够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考样品和数据,但大家来自不同单位、涉及多个学科,如何保证南极考察数据和科考成果的真实可靠?
据外媒报道,南极圈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现象在本世纪内会明显显现,且程度超过以往的估算。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2100年之前,仅南极冰雪融化这一因素就可能将导致海平面升高58厘米。
北京时间15日零时10分,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长城站卸货任务。35年前的今天,这一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顺利建成。
随着6日结束南极阿蒙森海最后一个站位的调查作业,搭乘“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中国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了阿蒙森海48个站位的科学考察。
近日,搭载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从南非开普敦前往南极中山站时途经威德尔海。威德尔海以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威德尔的名字命名,这里素以冰山多、鲸鱼多而闻名。
当地时间15日20时(北京时间16日2时),“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经过东经23度11分、南纬40度的印度洋海域,顺利穿越“咆哮西风带”,驶向南非开普敦。
新华社“雪龙2”号1月7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7日凌晨顺利完成宇航员海海域第29次磷虾拖网作业。这也是宇航员海科考的最后一次磷虾拖网采样作业。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5日首次用大型底栖生物拖网在宇航员海开展底栖生物调查,这是中国在宇航员海首次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海洋生态调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各个类群。
12月29日至31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极宇航员海海域开展地球物理作业,经过近50小时连续走航,成功探测约900公里多波束测线和120公里浅地层剖面。
“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2020年1月1日顺利抵达罗斯海新站,“雪龙2”号正航向宇航员海本次综合科考的最后一个调查断面,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的各项科考作业顺利开展——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数百名科考队员坚守“五大阵地”,在辽阔的南极迎来新年第一天。
雪龙”号将选择有利天气窗口穿越西风带,预计2020年1月1日到达罗斯海浮冰区,航程2195海里。“雪龙”号将在罗斯海开展大洋调查作业,同时考察队将实施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前期工程。
12月14日北京时间 12:37,“雪龙2”号配备的22米长柱状采样器下水。经过16小时的奋战,15日北京时间4:35,“雪龙2”号在南纬64度17分,东经64度59.8分,水深3735米,成功获取南极海域底层沉积物18.36米。
12月9日,“雪龙2”号在宇航员海的密集浮冰区,首次启用“月池”操作车间,将船载CTD采水器通过“月池”下放到1900米的海水深度,成功收放,整个过程历时1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