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总顾问、“中国航海终身贡献奖”获得者、曾经五次驾船出征南极执行考察任务的魏文良向500多位市民讲述了极地探险的见闻,介绍了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南极精神”
9月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联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等研究团队编纂的首卷《北极地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主要由高校承担完成的对于北极事务发展动态进行年度跟踪研究的学术成果。
美国将加大对北极地区的安全投入,建造更多破冰船,启动绘制北极部分区域全新海图,提升港口能力。美国媒体认为,美方此举意在抗衡俄罗斯对北极的战略投入。
近日,德国摄影师克斯汀·雷根贝格尔(Kerstin Langenberger)拍摄的一张北极熊图片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图中的北极熊骨瘦如柴,似乎是在试图捕杀一只海象,这一场景令人震撼。
我国中山站用于供暖、照明的能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微网系统。运行2年多来,微网系统达到预期效果,每年可节省燃油15至20吨。按照15至20年使用期,总共可节省燃油约300吨,直接经济效益约180万元。我国南极科考的能源基本来自从国内带来的燃料,这一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为南极科考能源运输“减负”,整体经济效益可达1100万元。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17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中远北极航行常态化研讨会”上宣布,该集团商船“永盛”轮再次经白令海峡成功穿越北极冰区驶入欧洲,已于当日平安抵达瑞典的瓦尔贝里港。
位于南极内陆的昆仑站,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为了顺利完成我国第32次南极昆仑站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考察队需要选拔出一批身体素质好,适应高原环境的科学考察队员和后勤保障队员。
国家海洋局获悉:1.2万吨级、投资大约12.5亿元的南极破冰船建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获国家批准;同时,“大洋二号”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极旅游,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从事南极研究的国家环境研究计划科学家18日警告说,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极旅游,将危害当地的脆弱环境,呼吁各国更好保护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