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至27日,北极冰川物质平衡和动力学研讨会暨北极科学委员会之北极冰川网络(IASC-NAG)年会在西班牙本纳斯克召开。我中心艾松涛博士参加了该会议。
通过对中心研究人员的一系列采访,CHINA DAILY记者于1月25日在英文网页上报道了我中心极地科考先进事迹。
2015年12月16日,俄罗斯地理学会(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Sergey Gancharav先生应邀来访。
2015年12月8日, 应中心邀请,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研究员做了题为“一条没有被麦克马洪线污染的河——藏南地区地名与地理学研究”的学术报告。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深空探测器测距测速设施,近日成功接收月球卫星信号,观测了美国月球卫星月球轨道器(LRO)和嫦娥三号着陆器。
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于2015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主办。我中心王泽民、张胜凯、杨元德、郝卫峰、安家春、马超、雷锦韬等师生代表参加了该会议,在大会上做了口头报告及张贴海报。
由POLENET(The Polar Earth Observing Network)主办的2015冰后回弹培训学校(2015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Training School)于2015年9月13至19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Stone实验室举行。会议邀请了Mike Bentley等多名国际知名学者为学员讲解GIA模型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由武汉大学推荐,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组织申报的《弘扬极地科考文化 滋养现代大学精神——武汉大学极地科考三十年坚持与探索》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5年6月9日至12日,应国际空间统计会议主席邀请,中心青年骨干教师赵羲赴法国阿维尼翁参加了2015年第三届国际空间统计大会(Spatial Statistics: Emerging Patterns),做大会主题报告(keynote speech),主持了“image analysis”分会场的报告。
想念母校,愿将南极夜景与母校师生共享,苦中作乐,祖国我爱你。”5月20日,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李航从南极发来一组照片,冰原、星空、南极光勾勒出神秘莫测的幻境。语言在此时已经变得苍白,让我们静静欣赏这如梦似幻的瑰丽景色。摄影:李航
2014年11月11日至12日,作为纪念中国极地科学考察3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极地测绘遥感与全球环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