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摄影师克斯汀·雷根贝格尔(Kerstin Langenberger)拍摄的一张北极熊图片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图中的北极熊骨瘦如柴,似乎是在试图捕杀一只海象,这一场景令人震撼。
我国中山站用于供暖、照明的能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微网系统。运行2年多来,微网系统达到预期效果,每年可节省燃油15至20吨。按照15至20年使用期,总共可节省燃油约300吨,直接经济效益约180万元。我国南极科考的能源基本来自从国内带来的燃料,这一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为南极科考能源运输“减负”,整体经济效益可达1100万元。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17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中远北极航行常态化研讨会”上宣布,该集团商船“永盛”轮再次经白令海峡成功穿越北极冰区驶入欧洲,已于当日平安抵达瑞典的瓦尔贝里港。
位于南极内陆的昆仑站,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为了顺利完成我国第32次南极昆仑站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考察队需要选拔出一批身体素质好,适应高原环境的科学考察队员和后勤保障队员。
国家海洋局获悉:1.2万吨级、投资大约12.5亿元的南极破冰船建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获国家批准;同时,“大洋二号”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极旅游,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从事南极研究的国家环境研究计划科学家18日警告说,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极旅游,将危害当地的脆弱环境,呼吁各国更好保护南极。
7月19日,从山东省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传来好消息,北极熊莎莎顺利产下可爱的双胞胎幼崽,这也是山东省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北极熊“龙凤胎”繁育成功。
巴西将对此前发生火灾的南极费拉兹司令考察站进行重建,新的考察站将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建造,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承担国外南极考察站建设任务。
2015年7月6日,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极地夏季研讨班在上海举行开学典礼。本次研讨班主题为“极地冰川与气候变化”,国内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5名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