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点
北极点,即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固体地球表面的交点。你若站在极点之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便不再管用。你的前后左右,就都是朝着南方。你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经“环球一周”。
之行的潇洒,也会遇见难分时间的麻烦。众所周知,人类把地球按照经度线分成了不同的时区,每15°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而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差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若在极点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那只小小的球,便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要从地形上指出北极点的准确位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北极点上的地物是一些相互碰撞、相互碾压的大堆块冰,这些块冰又朝顺时针方向,时停时进地在北冰洋上打圈圈。因此,用以辨别北极点的冰层,可在一星期内漂离老远。只有用仪器,才能精密地确定北极点的准确位置。
北冰洋
北冰洋一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把欧、亚、美大陆环抱的这个洋,正式命名为北冰洋。
北冰洋在世界四大洋中,是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一个它的面积为1478平方公里,与南极洲相当,仅为太平洋的1/2,它的水深平均为1097米,不到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为5499米,仅为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半。北冰洋千里冰封,气候严寒,环境恶劣,人类对它的了解还很肤浅,所收集到的科学资料,与其他洋区相比要少得多,因此,北冰洋迄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北冰洋按自然地理特征可分为北欧海域和北极海域。
北欧海域,大致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南,包括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面积约 408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1%。它是北冰洋中水温和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冰情较轻、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海域。
北极海域,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之间,是一个长3000公里、宽2000公里的椭圆形海域。按其水深及成因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大部分属于大陆架范围的边缘海,如喀拉海、拉普贴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巴芬湾以及北极群岛间各大小海湾与海峡;二是北冰洋的中央部分或主体部分。这两部分的共同特点是水温、气温较低,各类浮冰分布范围广,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北冰洋的海底地形是一个呈椭圆形大海盆,被3条主要海岭阿尔法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和北冰洋洋中脊所分割。罗蒙诺言索夫海岭,高峻而陡峭,它从新西伯利亚群岛穿过北极点附近一直延伸到格陵兰岛北岸,全长1800公里,高出深海平原2500米以上,它支配着整个海盆的地形。阿尔法海岭,也称门捷列夫海岭,从亚洲一侧的弗兰格尔岛起,延伸到格陵兰岛一侧的埃尔斯米尔岛附近,与罗蒙诺索夫海岭汇合。
北冰洋洋中脊,也称南森海岭,位于罗蒙诺索夫海岭的另一侧,它起自勒拿河口,到格陵兰岛北侧,与穿过冰岛而来的北大西洋海岭连接,长约2000公里,宽约 200公里,北冰洋洋中脊上有许多裂岩,有平行于轴向延伸的磁异常条带还有垂直于轴向的横向断裂带,因此,它是全球洋中脊体系的组成部分。
北冰洋深海区被三条海岭分为两大部分,靠近欧亚大陆一侧的为欧亚海盆,深度一般为4000米,最大深度为5499米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以北,是北冰洋的最深处。靠北美洲一侧的为加拿大海盆,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阿尔法海岭之间的海盆为马卡洛夫海盆。
此外,北冰洋大陆边缘还被许多海底峡谷所分割,其中最大的是斯瓦大亚 安娜峡谷,位于喀拉海北部,长达 500多公里。
北冰洋海底地形的最大特点,是大陆架非常宽广,面积约为 440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北冰洋的1/3。在欧亚大陆以北,大陆架从海岸向海里一直延伸1000公里左右,最宽处可达 1200~1300公里,为世界诸海大陆架宽度之最。在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比较狭窄,只有20~30公里。鉴于北冰洋的深海区在整个大洋中所占比例远小于其他三大洋,平均水深浅,周围又被陆地所环泡,所以,也有人把北冰洋称为地球上一个最大的地中海。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在四大洋中,其岛屿数量和面积仅次于太平洋。北冰洋的岛屿总面积为 380万平方公里,约大多数位于大陆架上,其成因同陆地相似,所以称为大陆岛。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为 217.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岛上著名的冰盖称为“冰期的化石”,中央厚度达3400米,冰盖几乎覆盖全岛。最大的群岛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
(《北极点与北冰洋》资料来源:北极科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