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生物为什么不怕冷?

发布时间:2008-04-25 浏览:10673 次

生存于南极洲种类不多的生物,有着奇特的环境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耐黑暗、抗低温、耐高盐、抗干燥等方面。在漫长的极夜里,南极洲的生物主要通过变换自身的颜色、改变代谢方式、休眠等办法求得生存。在维多利亚地的一个淡水湖里,有一种“湖藻”能忍受4个月的极夜,在极夜来临前,它能充分利用白昼的阳光,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供它生长发育外,还将剩余部分排到体外,贮存在它生活的水环境中。在极夜期间,它就停止光合作用,并吸收它释放出来的有机物,维持最低限度的代谢,就能发育生长。有一种名叫轮虫的生物,它可以不吃不喝地休眠4个月,度过漫长的极夜。还有一种名叫“冰雪藻”的生物,有阳光时,它便成绿色,黑暗时便成蓝绿色,依靠这变换,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而生存下去。

南大洋鱼类的抗低温本领,早为人们所熟知,南极鳕鱼抗冻蛋白的发现,揭开了南大洋鱼类抗低温的秘密。因为,抗冻蛋白能降低鱼类血液的冰点,使它们在低温下不冻结,现在人们正依照鳕鱼抗冻蛋白的结构,人工合成抗冻剂,用于医学和日常生活。某些南极鸟类,还具有同一躯体两种体温的特性,有人测得南极海鸥双爪的温度只有0℃,而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却为32℃。这样,当它站在冰上栖息时,就缩小爪与冰之间的温差,以减少体温的散失。独特的南极环境,孕育着奇特的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种适应性,为科学家研究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开辟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