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介绍选调生的基本知识、各省选调生政策对比、选调生报考注意事项和选调生校友发展情况,普及同学们对选调生基本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以及从个人备考经历及个人感想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报考选调生,介绍部分省份考情,提出一些备考建议
稿件从撰写到投稿再到发表复杂繁琐,充满不确定性。本次报告从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入手,分析了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并从编辑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论文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写作规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传承百年“五四”精神,以实际行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南极中心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志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海冰半定位监测是揭示海冰变化过程与机理,开展卫星遥感地面验证的基础性工作。报告主要介绍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开展的海冰相关观测,以及在海冰变化过程与机理方面取得的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王泽民教授团队针对格陵兰地区高程变化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在《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21年第1期发表
卫星水色遥感是研究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次报告介绍了水色遥感的基础背景知识,指出水色遥感在北冰洋这一“特殊”的水体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色产品进行简单介绍。
为学习抗疫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党员的环保意识,3月27日,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实验室研究生空间第一党支部与遥感第三党支部共同发起了“致敬抗疫英雄,争做环保卫士”活动。
在极地海冰调查中,利用数字摄影技术可以方便获取大量的海冰图像,这些图像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包含了极地海冰分布与变化的重要信息,是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本报告将结合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从设备、技术、分析等不同角度介绍基于图像的极地海冰分布与变化研究。
近日,我中心庞小平教授团队成员屈猛博士生关于北极冰间水道遥感监测与变化的研究论文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
“在地球的最南端,我见过了日不落的冰雪世界、浪漫的星辰大海,也进行了无数次逃离世俗的思考。”李航笔下的南极,它陌生且遥远;青春、浪漫而多元。本次报告,李航以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分享了南极与我国南极科考的现状;展示了我国极地科考测绘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就在校参加极地科考引申开来,探讨青春的多元以及生命的可能性。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召开2020年度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中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南极中心研究生支部委员会于2021年3月2日下午两点在南极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1月14日下午,陈晓丽、刘闯和蔡祎三人分别代表南极中心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研究生会前往信息学部学生宿舍5舍,对宿管阿姨和栋长表示新年问候,并对她们为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为满足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需要,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科学技术部按照“部门协同、内外结合、成果集成、数据共享、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
南极冰盖不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影响的评估和预测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是对冰盖底部环境和过程认识的不足。冰雷达是冰盖冰下探测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提供详细的冰盖内部结构和底部环境信息。本报告将主要介绍我国在南极开展的冰雷达观测研究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