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架是与大陆冰盖相连、漂浮在海上的大面积冰块,由陆地冰在重力驱动下向海洋不断流动形成的。南极海岸有四分之三连接着冰架,其总面积约为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尽管漂浮在海上的冰架崩解或融化不会直接影响海平面变化,但冰架支撑连接的冰盖,会间接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冰架崩解形成冰山,是南大洋中重要的移动淡水源,影响南大洋海洋环流,水文、生态,亦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本次报告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利用光学、SAR和卫星高度计等遥感数据源研究南极冰架表面裂隙、崩解和冰山等工作。
通过更高分辨率的热红外影像,我们能发现北极海冰的哪些有趣特性?近日,我中心博士生范沛为第一作者,赵羲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在《环境遥感》发表。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北极正经历着快速变化,其中海冰减少尤为显著,这不仅会对海洋环流和水文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也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冰川/冰盖是冰冻圈科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不仅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冰川研究涉及哪些层面?目前冰川研究进展程度如何?冰川研究面临着哪些难题?报告人沈强副研究员就全球冰川/冰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冰川研究的主要内容、个人研究成果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地球、金星等岩石行星并不是完全弹性体,在一定时间尺度上还表现出黏滞性,因此行星的固体潮汐形变对引潮力的响应有一个延迟。
2020年6月9日晚7点,由南极中心2019级硕士生刘闯主持的“智汇极地”第18期学术沙龙于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期讲座嘉宾为高翔博士生,首先介绍了2012年至2018年南极海冰体积变化的研究内容,最后分享了在读博士期间的心得体会。
2020年6月16日晚7点,南极中心 “智汇极地”第19期学术沙龙于腾讯会议成功举办,2019级硕士生丁锐主持本场学术活动。本期讲座嘉宾为杨全明博士生,杨博士首先介绍了2002年到2019年南极冰盖高程时间序列的研究,最后分享了自己的读研体会。
2020年5月19日晚上七点,“智汇极地”第15期学术沙龙于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期讲座分享嘉宾为臧琳,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018级博士生,分享了基于星载激光雷达反演云微物理参数的相关研究。南极中心2019级硕士生刘闯担任本期沙龙主持人。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节 见证着风雨,更见证着爱与决心 放假、想家 开学、想珈 但我们从未想过 小家、国家与自然之大家 会如此紧密的关联 我们从未想过 樱花树下 竟有如此寂静的春天 小心呵护她,你注意到她细微的变化了吗?
学术交流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永恒的主题。虽然新冠肺炎将老师和研究生阻隔在家中,但逐步恢复学术交流也成为了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广大师生翘首以盼的事情。
4月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顺利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我中心副教授赵羲圆满完成度夏任务随队回国。
2019年12月17日,“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十二期在中心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邀请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Chikondi Chisenga(来自马拉维),交流了月球重力模型及在支撑中国探月计划中的应用(The role of gravity modeling in supporting Chinese Lunar missions)”。硕士研究生陈晓丽主持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2019年12月3日19:00,“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十一期“文献调研——开题与科研立项的前期工作”在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的主讲嘉宾常定姁老师来自武汉大学图书馆,特邀嘉宾为南极中心季青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刘闯主持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2019年11月19日晚19:00,“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十期——“穹顶之下的冰雪秘语——南极降水分析与重建”在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活动邀请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奕辉为主讲嘉宾,郝卫峰等老师为点评嘉宾,硕士研究生赵建主持本次学术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