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35期——北极水色遥感

    卫星水色遥感是研究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次报告介绍了水色遥感的基础背景知识,指出水色遥感在北冰洋这一“特殊”的水体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色产品进行简单介绍。

    2021-04-01
    1839
  • 封面论文:格陵兰地区地壳垂向运动和海平面变化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王泽民教授团队针对格陵兰地区高程变化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在《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21年第1期发表

    2021-04-13
    1188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34期——基于图像的极地海冰研究

    在极地海冰调查中,利用数字摄影技术可以方便获取大量的海冰图像,这些图像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包含了极地海冰分布与变化的重要信息,是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本报告将结合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从设备、技术、分析等不同角度介绍基于图像的极地海冰分布与变化研究。

    2021-03-25
    1163
  • 致敬抗疫英雄,争做环保卫士——南极中心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

    为学习抗疫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党员的环保意识,3月27日,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实验室研究生空间第一党支部与遥感第三党支部共同发起了“致敬抗议英雄,争做环保卫士”活动。

    2021-03-29
    1125
  • “智汇极地”第33期在南极的700天:从科考到思考

    “在地球的最南端,我见过了日不落的冰雪世界、浪漫的星辰大海,也进行了无数次逃离世俗的思考。”李航笔下的南极,它陌生且遥远;青春、浪漫而多元。本次报告,李航以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分享了南极与我国南极科考的现状;展示了我国极地科考测绘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就在校参加极地科考引申开来,探讨青春的多元以及生命的可能性。

    2021-03-18
    1482
  • 我中心在遥感顶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北极冰间水道的研究成果

    近日,我中心庞小平教授团队成员屈猛博士生关于北极冰间水道遥感监测与变化的研究论文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

    2021-03-22
    1810
  •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党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召开2020年度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中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南极中心研究生支部委员会于2021年3月2日下午两点在南极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2021-03-05
    1131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32期——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南极冰盖变化”

    为满足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需要,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科学技术部按照“部门协同、内外结合、成果集成、数据共享、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

    2020-12-29
    1452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31期——走进南极冰盖冰下世界:我国南极雷达冰川学研究回顾

    南极冰盖不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影响的评估和预测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是对冰盖底部环境和过程认识的不足。冰雷达是冰盖冰下探测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提供详细的冰盖内部结构和底部环境信息。本报告将主要介绍我国在南极开展的冰雷达观测研究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12-24
    1721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30期——穿越地球三级

    本报告主要介绍青年探险家温旭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经历,了解珠峰、北极和南极冰川变化,共同关注气候变化。

    2020-12-10
    1706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29期——南极固定冰变化机理和数值预报研究

    南极中山站所在的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考察的核心区域,是泰山站和昆仑站的出发基地和大本营。该区域的海冰状况是科考船破冰、考察队冰上卸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托中山站越冬观测平台,深入研究该区域固定冰的热力学过程和变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南极首个区域性固定冰预报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35、36、37次南极考察海冰保障服务,为考察队的现场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2020-11-26
    1512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28期---卫星遥感观测的北极多年冰变化及影响机制

    极地地区多年冰覆盖范围在过去的20年中(1999-2019)明显减少,本研究主要回答了两个关键科学问题:(1)控制北极地区多年冰范围减少的关键物理过程是什么?(2)大气环境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是什么?

    2020-11-12
    816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27期---Landsat 8 TIRS反演海冰表面温度

    海冰表面温度(IST)极大地影响了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是海冰热力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利用较高分辨率的Landsat 8 TIRS影像反演海冰表面温度的研究,并分享其个人在文章写作和投稿的经验和教训。

    2020-10-29
    1130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26期---南极天文与科考

    中国南极天文的发展已经历经10余年,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具有地球上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报告将回顾南极内陆科考的历程,及南极天文的最新成果。

    2020-10-24
    1058
  • 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1月14日下午,陈晓丽、刘闯和蔡祎三人分别代表南极中心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研究生会前往信息学部学生宿舍5舍,对宿管阿姨和栋长表示新年问候,并对她们为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2021-01-19
    1322
  •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第25期浅谈冰川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冰盖冰川的物质损失对未来海平面上升有着重要的贡献,也给未来海平面上升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2020-10-15
    2180